中國的行業領導者稱,在國內需求增長和國產複合材料在國際上極富價格競爭力的雙重推動下,中國木塑複合材料行業今年有望實現30%以上的增長。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下屬木塑複合材料專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木塑市場的中國木塑行業今年的產量有望達到300000噸,高於2009年的約215000噸。
專委會秘書長季健仁說,中國WPC行業可能將延續以出口為主的趨勢,現約有75%的產量銷往國外,大部分是北美和歐洲國家。
專委會會長林東亮說,美國房產市場崩潰導致的木塑需求量驟減給中國木塑生產商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但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這一影響。
他在由木塑複合材料委員會主辦、於10月19日-21日在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木塑高峰論壇期間接受采訪,說道:“雖然我們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但]憑藉中國產品極大的價格競爭力,特別是在歐洲,我們的生產仍在繼續。”
林東亮同時也是位於廣東惠州的美新塑木型材製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說:“歐洲本地的產量小,但需求大。憑藉我們的價格優勢,我們的產品在當地很有發展空間。”
而其他一些人士,比如歐盟的行業領導者則認為人民幣低估使歐洲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下風,無法與中國同行公平抗衡。
歐洲木塑市場在2009年的產量約為170000噸,其中產量最大的德國約為70000噸。據位於德國Huerth的研究組織Nova-InstitutGmbH公司在會上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木塑市場,2009年產量約為800000噸。
雖然中國的木塑行業數據只是估算的,但代表中國約80%產量的木塑專委會預期,國內產量到2011年有望達到400000噸。
林東亮說,除出口外,中國本國市場也在不斷發展,消費者對木塑產品的接受度比兩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受中國木塑行業總體增長勢頭的吸引,一些規模較大的新來者也開始涉足這一行業。
美國設備生產商米拉克龍擠出系統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WernerLiu說,中國的一些大型企業——如安徽廣德的安徽森泰塑木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廣東深圳的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都已添置了50多條擠出生產線,開始進軍這一市場。他說,這促使中國的其他同行紛紛升級換代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Liu說:“這對[米拉克龍]來說是個好兆頭。如果中國企業想做大規模或進軍國際市場,他們勢必會考慮使用品質更高的機器設備。”
已有跡象表明,中國企業開始有意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其中兩家數一數二的企業——格林美和美新在8月曾宣布組建合資企業,由注資1.98億元人民幣(2980萬美元)的格林美控股55%。
但由於雙方在美新的估值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使交易最終流產,但身為美新董事長的林東亮表示,建立此類合作對他們來說仍是有意義的。他說,他希望組建一家規模更大的公司,能更好地與美國的一些大型生產商展開競爭。他說,今後可能有機會與格林美重新就此事進行磋商,但現在可能性不大。
其他與會者和發言者認為,中國木塑行業面臨的挑戰是很明顯的,比如需要不斷加強研發,以及全球市場對PVC作為原料的日益關注,特別是歐洲。
在會上發言的來自奧地利的木塑顧問AstaEder說,中國木塑行業對PVC的用量很大,因此對北美出口比對歐洲出口更易獲得成功,因為歐洲消費者認為乙烯類塑料不夠環保。
她說:“北美市場能夠接受PVC,而歐洲人不歡迎PVC。這使歐洲市場較難打入。”
她說,中國企業需要對自己的產品展開壽命週期分析,以便向歐洲市場展示其環境有益的一面。她說,歐洲市場不像美國那麼成熟,因此增長潛力更大。
多倫多大學生物複合料和生物材料加工中心的負責人、木塑專家MohiniSain說,只要生產企業能夠將木塑的優點展現出來,全球興起的可持續發展大潮給木塑及其對再生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機會。
他說,整個北美的木塑行業在經濟危機期間萎縮了約20%,其2008年時的產量超過100萬噸。
但他表示,受可持續發展風潮的推動,從長期來看,美國木塑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Sain對與會的150多位代表說道:“只要產品質量有保證,中國產品的出口潛力是巨大的。”
留言列表